“泥-肥-林-碳一体化”:探访污泥处置的绿色回归之道

日期:2025-04-30 |   作者: 磨矿机



  建议力源宝与区内区外专家一起进一步从深度、高度、广度方面凝练“有机资源循环”的理论,让社会能够充分理解和支持这个路线,才能逐步推动政策的放宽。

  资源化是污泥处理的最高境界,但难度很大,力源宝提出的“完全无害化,全部资源化”口号很好。“因地制宜”是技术在推广时要重点考虑的,尤其是产物的消纳或者消化去路。

  目前村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污泥处理非常头疼,力源宝模块化的污泥与其他固废协同快速堆肥发酵的一体化设备就很适合这一场景。也建议对污泥肥对不同树种、不同农作物的施用效果进行长期监测,为未来广西区外的市场拓展打好基础。

  四川对污泥的要求和监管很严格,现在主流的处置路线是焚烧,但相较于力源宝提到的处置成本,焚烧几乎是5~6倍的水平。

  除了肥料,污泥发酵后的产物也可优先考虑做成营养土,用于盐碱地的土壤改善、矿山修复中的土壤覆盖等渠道。

  力源宝的智慧化平台对于污泥产生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因为污泥产生单位对第三方单位的处理处置是有追踪责任的,污泥车的轨迹、过磅单都需要上传水务局系统,这样的平台对污泥的运输、入厂甚至是成品肥料的施放都能全部记录下来。

  这可能是一个真正能解决污泥问题的“一体化模式”,让“双碳”从概念到现实,建议未来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创新。

  目前有机肥有资源短缺的问题,含有高有机质的污泥的直接烧掉是非常可惜的。现在污泥肥的林业空间很大,而农用是从严限制的,还是需要政策性的突破或者纠偏。

  从泥到肥到林到碳这样的模式很新很超前,尤其是涉及到信息化、碳交易这样的过程。建议这个一体化的技术方案下一步接着来进行标准化、产业化、应用化、社会化的深入。

  林业产品不进入食物链,管理相对没那么严格,所以将林业作为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出口,也达到了E20提出的“绿色、回归、系统、跨界”要求。

  这一模式也实现了“以肥治废、以肥治污、以肥治地”的目标,将污泥的污染转化为了林的可持续生产力。

  在双碳背景下,森林的生产力提升,对大气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增强。同时森林的生态功能提升,间接地实现了一部分碳减排,这就达到了“以肥治碳”。

  林业是广西的一张名片,现在面临着土壤缺乏有机质的问题,林业的土壤和肥料需要别的行业技术的支撑。可以说,谁掌握了有机质,谁就掌握了土地的线杨来安(广西大学 教授)

  探讨这一个模式的可行性就是要回答4个问题。第一,作为原料的污泥有没有?毋庸置疑是有的。第二,污泥做肥料行不行?力源宝的技术已回答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第三,污泥肥料用到哪里?现在林业需要提高单产量,土壤肥力很重要,所以绝不会有肥料过剩的问题。第四,污泥肥料怎么“上山”?这就要求我们配套政策的不断细化,指导污泥肥料在林业的利用。

  污泥的绿色回归之道不单单是污水处理行业迫切地需要的,与之相关的肥料、林业、农业等产业都会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受益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E20环境平台提出污泥系统解决方案的“四个核心、八个原则”,四大核心即“绿色”、“回归”、“系统”、“跨界”。系统和跨界是支撑污泥绿色回归的重要路径,只有充分联络上下游产业,以智能化的“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作为辅助工具,才有机会解决污泥问题。毫无疑问,力源宝提出的“泥-肥-林-碳一体化”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案例】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ZYSQ2.7标(污泥处理地块工艺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

  【案例】青海湘和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关于100kt/a氧压浸出尾渣处理低碳环保高效节能智能化改造项目

  【案例】广州东区水质净化厂三期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项目除臭系统